德国队一夜回到换帅前?萨内红牌才逼出热血3
发表时间:2023年11月23日浏览量:
在柏林“客场”2比3负于土耳其“二队”之后,又在维也纳0比2完败于毫无保留的奥地利队,德国足球的天更黑了。丧失理智的萨内在下半场开局吃到职业生涯402场比赛以来的第一张红牌,并面临可能至少3场的停赛,更是给德国队的2024年前景蒙上一层阴影。时间越来越少,问题却似乎越来越多了。不过,10打11的最后30多分钟,反而让人看到了一丝希望。
奥地利与德国的对决,也是朗尼克与纳格尔斯曼的对决。“教授”被看作是当前这一代德国教练的宗师,当初也是他把纳格尔斯曼从霍芬海姆请到了莱比锡RB。尽管两人并没有真正共事过(纳帅一到莱比锡,朗尼克就立即辞去体育主管职务),但将他俩描述为师徒,或者伯乐和千里马并不为过。
赛前新闻发布会上,当被问到如何看待纳帅对土耳其时让哈弗茨和萨内踢边翼卫的安排时,朗尼克的回答不仅给足了小纳面子,甚至令这个“怪阵”的评价得到了升华。他是这样说的:“这是三后卫结构加上两张‘王牌(Joker)’,尤利安(纳格尔斯曼)喜欢这样描述。”至于哈弗茨的位置,他说:“他踢的并不是左后卫,而是352里面的一个王。”“教授”指出,德国队的踢法依赖于两个更多处在进攻型中场位置的“王牌”,“萨内在右,哈弗茨在左。”
来到维也纳,纳格尔斯曼继续演练这个三后卫加两张“王牌”的新阵,哈弗茨继续踢左路,但右路有所调整,萨内和布兰特位置对调。根据上一场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纳帅试图纠错,除了让不适应(或者说不喜欢)“右路王牌”角色的萨内稍微移到中间,还将京多安从6号位解放了出来,让他踢上一场基米希的位置,而戈雷茨卡则固定在6号位,负责保护防线。三中卫组合从吕迪格、若纳唐塔和亨里克斯(从左到右),变成了吕迪格、胡梅尔斯和塔。此外,格纳布里轮换维尔茨。
开场后可以看到,正如朗尼克所说的那样,在这样一个阵型之下,德国队的运转依赖于两条边路,左路由吕迪格、哈弗茨和格纳布里组成,右路则是塔、布兰特和萨内。哈弗茨和格纳布里之间,以及布兰特和萨内之间的位置互换较为灵活。由于格纳布里经常移到左路,中路基本交给压上的京多安打理。相比于上一场,球员对于各自的场上位置更为熟悉,尤其是同侧球员相互间的呼应也更好了。
然而,朗尼克显然也是认真研究了小纳的打法,很清楚破绽在哪里。踢了不到2分钟,奥地利就通过高位逼抢,由赛瓦尔德在右肋断下吕迪格的直传,然后迅速交给禁区弧内的格雷戈里奇,后者顺势斜敲帮助鲍姆加特纳反越位插入禁区右侧,吕迪格最后奋力倒地封堵鲍姆加特纳的射门,弥补了自己的过错。随后的15分钟内,奥地利又先后通过阿拉巴在中圈快发任意球,以及波施后场断球后迅速长传过顶,两度打穿了由胡梅尔斯领导的防线,只是格雷戈里奇两次都糟蹋了良机。只要能在夺得球权后迅速传出纵深球,就很容易打穿德国队这条高位防线。胡梅尔斯的出场,并没有让三中卫之间的相互协作变好,反而回追速度慢的老胡成了明显漏洞。
连续大难不死的德国队,最终还是在第29分钟时失守,这一次其实防守完全到位了,结果扎比策在一对一面对若纳唐塔的情况下,成功地闪出一个很小的角度,然后还精准地把球打入了球门近角,令特拉普连扑救动作都做不出来。直到丢球后,德国队才终于打出了第一次有威胁的进攻,由左路三人组外加戈雷茨卡,打出了一次成功的4过4配合,哈弗茨沿左肋突破后找到右肋的萨内,但后者的射门对于门将亚历山大施拉格来说毫无威胁。这也是整个上半场,甚至是前75分钟内,德国队唯一一次像样的进攻。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首先,纳格尔斯曼是在纠错,但也试了新错。两条边的人员组合值得商榷:左路是哈弗茨和格纳布里,右路是萨内和布兰特。众所周知,哈弗茨和布兰特在勒沃库森时是梦幻搭档,场上默契十足,场下关系密切,而“萨纳布里”则是拜仁组合,而且在国字号也合作多年。结果,纳格尔斯曼偏偏将这两对搭档拆散了。于是,两条边基本就没踢出过像样的二过二、二过三配合,布兰特和萨内之间一次再简单不过的近距离传跑配合,竟把球传出了边线。假如让格纳布里和布兰特的位置对调,效果会不会好很多?会不会使得这个依赖于边路的战术设计奏效?
其次,纳格尔斯曼继续为队长京多安试验最佳的搭配方案。上一场京多安和基米希搭档且京多安固定在6号位的效果不佳,于是这场纳帅拿掉了基米希,试验戈雷茨卡。戈雷茨卡在6号位踢得非常投入,完成了不少硬朗的拦截,也在后场出球过程中积极回接和努力向前输送,让京多安可以放心地压上参与进攻,个人表现合格有余。然而,戈雷茨卡与京多安之间,始终没有他和基米希的那种化学反应,而京多安即便解决了后顾之忧,还是无法充分发挥组织核心的作用,更无法像维尔茨那样在前场中路快速盘带和传威胁球。
上个月对美国和墨西哥的2场比赛,京多安之所以踢出了核心风范,主要还是因为前有穆西亚拉和维尔茨,后有帕斯卡尔格罗斯,他只需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像他在曼城那样,前有德布劳内、贝尔纳多席尔瓦,后有罗德里、斯通斯,他自然踢得舒服。说到底,即便踢上最适合的8号位,京多安还是需要一套完整配置才能发挥出理想作用,指望他兼顾前面维尔茨或穆西亚拉,后面基米希或戈雷茨卡的工作不切实际。说得更加直白,以德国队目前的人员配置和中场结构,要烘托出京多安,可能就要牺牲掉基米希,甚至包括戈雷茨卡。而在德国前国脚哈曼看来,京多安并不适合踢双后腰之一,以他为核心就意味着要拿掉前面的穆西亚拉、维尔茨、萨内和格纳布里中的一两个,这样做是否值得?
没错,京多安是当前水平最高、状态最好的德国球员,上赛季以曼城队长身份成为三冠王,随后当选为“德国足球先生”,加盟巴塞罗那后也广受好评都是明证。因此弗利克在下课之前,突然把他选为队长,并指定为战术核心是有理有据的。但同样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京多安几乎从未在国家队中稳定地踢出在俱乐部的高水平,尤其是在世界杯或欧洲杯决赛圈。也正如哈曼所说的那样,京多安“70场国家队比赛中大概只有10场踢得好”。换言之,即便纳格尔斯曼为京多安量身定制了一个“完美体系”,并为此不惜牺牲掉两三个具备主力实力的球员,但京多安在欧洲杯上能否投桃报李也是一个巨大的问号。
讽刺的是,尽管萨内在下半场一开始就坑了球队,但也恰恰是这张愚蠢至极的红牌,迫使纳格尔斯曼立即作出一系列换人和变阵,而10打11的德国队反而踢出了应有的精神气,且场面大有改观。首先,纳帅用亨里克斯换下布兰特,变阵四后卫。这条四人防线击败法国一战基本相同,也是亨里克斯在左,若纳唐塔在右,只是聚勒换成了胡梅尔斯。哈弗茨得到了解放,回到了自己最舒服的右肋部,扮演半中场、半前锋的角色。
紧接着,当比赛踢了60分钟后,纳格尔斯曼又派上了维尔茨、基米希和新人安德里希,拿掉格纳布里、京多安和戈雷茨卡,为中场注入了活力。正是在这一系列调整过后,人数处于劣势的德国队坚决地实施高位防守和前场压迫,不仅扭转了被罚下一人后的短暂场面劣势和混乱,而且基米希和维尔茨的联手使得中路推进立即顺畅了起来,进攻节奏爽朗了许多。
当然,在少打一人的情况下采取这种激进和搏命的踢法,自然会导致后场暴露出更多空间。奥地利队也正是在这段场面看似非常被动的阶段,由阿拉巴在中圈一脚直传找到背身接球的格雷戈里奇,接着鲍姆加特纳一个非常简单的反跑就轻松甩开速度太慢的胡梅尔斯而形成单刀,将比分改写为了2比0。但随后,基米希和维尔茨的连续两脚远射都非常接近于进球。直到最后一刻,德国队仍然想要进球,而不是想着少输当赢。场上球员那种比赛投入度和战术执行力,加上孤注一掷的决心和热血,明显优于人数均等的时候。
这就引申出两个问题:首先,是不是踢回正儿八经的四后卫,即便右后卫要靠中后卫来客串,效果会比三后卫或复杂的“三后卫+大小王”要好?会让球员踢得更加舒服和投入?其次,是不是比赛态度,比战术或体系来得更重要?德国队主管沃勒尔赛后就说:“不管是三后卫还是四后卫,不管哈弗茨是左后卫还是前锋,这些都不重要,并不是主要问题。我们需要更多德国的传统美德:拼搏、热情、活力。这是最近这两场比赛里有些球员所缺少的。”但拜仁监事会副主席乌利赫内斯唱反调,他认为错不在球员,而在于体系,在于球队无法在场上赢得对抗。
事实上,这两个问题是紧密相连,具有前因后果的关系,即是不是因为球员对纳格尔斯曼这套复杂的战术认同度不足或没有充分理解,导致他们失去了在场上全力以赴的欲望?按照德国媒体的报道,这套复杂的打法让球员感到迷惑。对此,纳帅予以反驳,“每个人都可以表达他的看法,但我很清楚地说:没有!这个想法非常非常简单。我们也从球队那里得到反馈。这并不复杂。”
随后在接受德国足协官网的专访时,纳帅又说,这个新战术是根据手头球员的特点来制定,“你要看自己有些什么球员,然后再思考用怎样的方案才能发挥得更好。”他强调,这场比赛继续这样踢,只是更换两三个首发球员是跟球队协商后所做的决定,“至于我会不会在明年3月摒弃这一切,并且只是根据对手来制定战术?我得好好思考。”
赛后在更衣室内,纳格尔斯曼跟球队传达了三点信息:一是他认为德国队是他执教过的球队里面,球员在场下关系最密切的一支,但球队无法将这种团结带到场上,“我还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我感觉到,我们在场上更多是在孤军奋战,每个人都只是顾着自己。”二是他认为球队的强项是控制和攻势足球,但上半场有太多荒谬的丢失球权,给自己找麻烦,“我们踢得太慢,太缺乏活力了。”三是他希望球队摆脱“受害者的角色”,不要担心球迷和媒体的批评。
这几点总结,听上去都很有道理,但也让人愈发担心。包括《踢球者》杂志在内的不少媒体和球迷,都悲观地认为纳格尔斯曼又浪费了两个月,让进度条回到了弗利克下课之前。表面上看,情况越来越糟了,问题也越来越多:如何给京多安选搭档,是不是真的非要以他为核心不可?右路这个“王牌”应该用谁?哈弗茨日后是不是只是戈森斯的备案?三中卫除了吕迪格和塔,第3个应该用谁(坚持高位防守之下,胡梅尔斯不太适合作为常规方案)?菲尔克鲁格的替补是谁?
但与此同时,通过纳格尔斯曼上任以来这4场比赛,德国队也解决了不少问题,成功排除了一些错误答案。其实纳帅为球队所搭建的这个战术框架没有原则性问题,他要做的只是把所有人都放在正确的位置上,尽可能让所有球员都踢得舒服,让每一个区域的组合都变得合理和奏效。前场四人组菲尔克鲁格、萨内、维尔茨和穆西亚拉的地位和作用基本都确立下来了,而中场组合取决于京多安。
假如中场真的不再需要基米希,那么是不是可以让他回到后防线?其实这么多年下来,基米希在国家队无论踢中后场哪一个位置(中后卫、右后卫、右翼卫、6号位、8号位),从来都没有辜负过教练的期望,发挥总有保证,因此他的问题其实不用太过担心。反倒是如何用好京多安这个队长,如何烘托出他的核心地位(或者说,如何最大可能地确保他能有所发挥,不会拉胯),才是更大的问题。弗利克似乎给他的继任者挖了一个坑。
纳格尔斯曼强调自己并不后悔临危受命,反而很享受这份工作,“我感到伤心,但并不沮丧。失利令我痛苦。我经常在奥地利,我不想每个人都跟我谈这场球。我们必须抖擞精神,但不是通过闲扯,而是通过表现。”8个月前,纳格尔斯曼就是在奥地利得知自己突然被拜仁解雇的消息。但愿,他已经吸取了教训,真的知道接下来该怎样做吧。
“体坛+”是体坛传媒集团旗下《体坛周报》及诸多体育类杂志的唯一新媒体平台。 平台汇集权威的一手体育资讯以及国内外顶尖资深体育媒体人的深度观点, 是一款移动互联网时代体育垂直领域的精品阅读应用。